“秋分者,陰陽相半也,故晝夜均而寒暑平?!鼻锓种胺帧睘椤鞍搿敝?,秋分當天日夜時間均等,而后夜愈長日愈短。
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:“一候雷始收聲;二候蟄蟲坯戶;三候水始涸”。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,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,所以不再打雷了?!芭鳌睘榧毻?,就是說由于天氣變冷,蟄居的小蟲開始藏人穴中,并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?!八己浴笔钦f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,由于天氣干燥,水氣蒸發快,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,一些沼澤及水洼處便處于干涸之中。
祭月秋分曾是傳統的“祭月節”。據考證,最初“祭月節”定在“秋分”這一天,但由于這一天在農歷中每年不同,不一定有圓月,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,所以便將“祭月節”由“秋分”調至中秋。據史書記載,早在周朝,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、夏至祭地、秋分祭月、冬至祭天的習俗。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、地壇、月壇、天壇,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。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,祭月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,隨著社會發展,也逐漸影響到民間。豎蛋和春分一樣,秋分節氣也能豎蛋,然而這不只是巧合,正因為春分、秋分同為晝夜平分時節,地球因自轉和公轉產生的力相對平衡,才有利于雞蛋豎立 …